为啥大家都感觉私募基金是骗人的?
来源: | 作者:陈晓薇律师团队 | 发布时间: 2021-09-16 | 22953 次浏览 | 分享到:

1)将基金财产和基金管理人财产混同,不公平地对待多只基金;

给到基金经理百万年薪也不过分,这还没算业绩提成”,但是,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团队的收益,“还要下分到研究员、技术人员等,再交个税,

2)私募基金的募集机构未与监督机构签署账户监督协议,对私募基金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的控制权、责任划分以及保障资金划转安全未明确约定;

但是光鲜亮丽是功成名就的大中型私募基金经理的待遇,行业马太效应明显,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超九成私募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下。

3)明知投资者资金来源违法或者是犯罪所得,仍然帮助其隐匿、转移资金,投资的。

“一万五左右吧”,在广州有着四年TMT研究经验的邓磊透露,“行情好的时候奖金多一些,但一年顶多30万了”;从业三年,在上海一家专注成

这里涉及到非吸罪、集资诈骗罪、职务侵占罪和洗钱罪。

调研出差、研读报告、撰写研报等是邓磊的生活常态,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他已经很久没有在十二点前入睡过了。

风险揭示

“如果懈怠了,自己会感觉非常焦虑,因为私募追逐绝对收益,市场上需要无时无刻保持认知的更新,你放松了可能就抓不住这一次行情了”,看不见

1)在宣传推介过程中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片面宣传,违规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有保障”、“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者的措辞或者片面夸大宣传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管理的产品、投资经理的过往业绩;

基金经理更甚,初来乍到的刘毅整个春节假期都在工作,只在大年二十九当天陪家人放松了一天;因为熬夜,胸闷、偏头疼现象也时常发生。

2)在宣传基金的过程中,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时间限制的措辞;

除了身体上可感知到的变化以外,刘毅心里时刻悬着利剑,“回撤在资本市场上很正常,但回撤了会质疑自己,也会受到客户明的、暗的压力,被

3)基金合同及销售材料中包含保本保收益内涵的表述。如“零风险”、“收益有保障”、“本金无忧”等以及通过推介材料、口头、微信、短信等方式或与技资者私下签订回购协议或承诺函等文件,向投资者直接或者简介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承诺最低收益,包括宣传“预期收益”、“预测投资业绩”等;

但是,当高杉去世的消息传来后,刘毅陷入了自我怀疑,“高杉已经走到了金字塔尖。这个行业谁不想成为高杉?但高杉彻底否定了自己”。

4)完成风险揭示后,没有要求投资者提供必要的、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的资产证明文件或者收入证明;

在行业群里,不少人士都在扼腕,学历并不突出的高杉,能做到全行业的研究覆盖,从消费到电子到制造业,周期轮动都能说准个75%,“这得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