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家都感觉私募基金是骗人的?
来源: | 作者:陈晓薇律师团队 | 发布时间: 2021-09-16 | 20197 次浏览 | 分享到:

其极;私募资深人士李平、基金合伙人张婷婷,揭示了基金内控的缺位,追涨杀跌是常态,没资质蹭牌照,暴雷之后换个门面重新开业等等乱象

1.成立环节

公募基金经理的高学历毋庸置疑,万德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12月3日,全市场共有2815名公募基金经理,硕士比例高达;而私募基金经理硕士

登记、备案

门槛较低,入场者蜂拥,万德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12月3日,市场共有2815名公募基金经理,而二级私募基金经理多达9206位。

1)私募基金管理人未向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或者备案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不同于公募基金经理,私募基金经理门槛低,他们或许并非名牌毕业、科班出身,来自各行各业,有草根出身的财经大V,有媒体背景的私募转型新

2)私募基金募集完毕后,基金管理人未在2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基金业协会进行备案或者备案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从2016年开始,刘毅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些自己看好的行业和个股,刚开始是一个人在写,后来恰逢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到2019年时

涉及罪名

这种情况在2021年中发生改变,政策对投研产品的管控越来越严,“有一个阅读量经常10万+的大V因为没有资质,却发行投顾产品被抓进局子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经营罪、诈骗罪以及集资诈骗罪

左思右想,刘毅断定,私募是最好的收入拓展方案,他观察到,不少头部和腰部的股市财经公众号,以及雪球、微博大V,都在发行自己的私

如果暴雷,肯定涉嫌非吸罪。如果造假,那就涉嫌集资诈骗罪或者诈骗罪。如果没有暴雷,正常经营,那就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

“高粘性流量--投研/投顾产品--私募基金,是很多财经大V的收入漏斗模型“,刘毅告诉《财经故事荟》,“大V们获得了足够多的粉丝信任,但其实

2.募集环节

小谢所在私募的老板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媒体背景,“他之前在一家电视台担任证券相关节目嘉宾多年,和很多上市公司高管、私募和公募业内人

合格投资者

事实上,“媒体派”不是私募基金经理中的个例,杭州某百亿私募基金经理曾经就是某财经类报纸编委,副总经理则曾在多家财经媒体担任主笔。

1)未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对基金劣后级份额认购者的身份及风险承担能力未进行充分适当的净值调查或者评估结果超过三年的有效期;

而除了媒体转型基金经理以外,上至大厂高管,下到医生、教师、文秘,不少都以加入私募机构或自己发行产品的形式,入局私募。

2)向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的投资者募集资金;

私募英雄不问出处的结果是,从业者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从各行各业转行而来的基金经理们,相对科班出身的基金经理,投入研究用时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