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4日】代理一起涉嫌诈骗案,最终为当事人赢得好结果,再累也值啦!
    发布时间: 2017-03-14 09:27    

【代理一起涉嫌诈骗案】诈骗罪多久能判刑,多少钱够成诈骗罪的。
女汉子律师的一天:早上一大早赶到所里开完手续---直奔虹桥火车站---中午赶到绍兴,狼吞虎咽吃完盒饭---赶往看守所会见---赶到派出所递交委托手续,与办案人员沟通案情---回沪已晚上8点。想用一个比累还累的词来形容。但是,耐心安抚惊慌无措的当事人,代理意见被公检法采纳,使不应当受到刑事追究的人免于错误追究,最终为当事人赢得好的结果,那种感觉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一句话,再累也值啦!

【法律问题点击咨询】>>


延伸阅读:

1、诈骗案无罪辩护成功案例分享「刑事案件律师办案干货」

 

2、合同诈骗罪的有效辩护「律师刑事辩护干货」

 

 

陈晓薇律师简介:

盈科高级合伙人,盈科长三角刑辩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律协刑事合规研究委员会委员


裁判要旨:通过被告人曾某的上述行为可以看出,被告人曾某在合同签订后,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履行了其合同义务。2014年9月,被告人曾某未告知向某离开向某家,回到户籍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并更换电话号码,但上述行为是被告人曾某与向某因辣椒收购的质量、价格发生争议,双方不能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且被告人曾某并没有到其他地方故意躲避,故被告人曾某的该行为不能认定为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后,以骗取他人财物为目的的逃匿行为。4.廖某某被判合同诈骗罪一案二审判决书(来源:广东省深圳市中级法院(2009)深中法刑二终字第867号刑事裁定书)裁判要旨:一、就现有证据,无法认定原审被告人廖某某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根据《合同》约定,原审被告人廖某某应当在收取货物50天后支付货款。廖某某提取货物的时间分别为2006年9月11日、9月16日、10月26日、10月30日,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的时间分别为2006年11月1日、11月6日、12月16日、12月20日。据原审廖某某以往及当庭供述,未付货款是因为货物存在质量问题,买方广州泰兴公司要求退货,其与王某某交涉,王某某不同意退货,但同意可延迟六个月付款。兄弟G公司总经理王某某亦陈述廖某某向其提出要求延长付款期限的要求,其同意推迟十天付款,最迟不能超过二十天。证人龙某某亦证实部分货物确实存在质量问题。由于廖某某与王某某商议延期时未签订书面协议,现不能认定双方协商延期的确切时间,但可以认定双方因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已就《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进行了变更。而另外两批货款是因为结账时间未到,原审被告人也未收到买方董先生和苏先生的货款,而未与兄弟G公司结账。故本院认为,本案中货款的拖欠和争议具有民事经济纠纷的性质,兄弟G公司于2006年11月20日即付款期截止之前就向公安机关报案系过早采取刑事手段。(2)更换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辞职、更换手机号码等避而不见的躲债行为,不属于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关于逃避债务而“逃匿”的情形核心辩点:办案机关通常以行为人存在“更换经营场所、法定代表人辞职、更换手机号码”等躲债行为,认定其符合刑法第224条规定“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从而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但是上述几类躲债行为与“逃匿”行为存在本质区别,逃匿行为通常伴随着携款潜逃、挥霍财物等行为,是一种根本性的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体现;而上述几类单纯的躲债行为,系因经营困难,一时无法履行、履行不能等,对方的催债行为使行为人不得已采取的斡旋措施,行为人从本质上并无转移财产、携款潜逃、挥霍财产等对履行合同能力产生实质影响的行为,因此,不能因为单纯的躲债行为而认定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

【2017年03月14日】代理一起涉嫌诈骗案,最终为当事人赢得好结果,再累也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