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被集资诈骗600多万我还有希望要回来吗?嫌疑人已经当下了罪责。
来源:
|
作者:陈晓薇律师团队
|
发布时间: 2020-07-10
|
2603 次浏览
|
分享到:
四、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能够挽回更多损失吗? 众所周知,非吸类案件的挽损比例因每个案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统计显示,从5%到65%的挽损比例都存在,但绝大多数都在20%及以下。 刑事案件判决后,判决文书中会提及,集资参与人按投资比例分配相关财产。主犯人员对全部的投资损失承担继续退赔的法律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刑事报案,大多数非吸案件中,投资人至少可以保障有5%-20%的挽损。 那么,我们再来看,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况。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必须在在刑事案件判决生效之后,没有挽损的情况下才能启动。也就是说,民事诉讼的提出,需要等的时间比较长。 民事诉讼即便胜诉,那么,因P2P平台的财产、被告人个人财产优先用于刑事案件的退赔,在民事案件中也几乎没有多余的可供执行的财产。后续,即便被告人刑满出狱,其所获的各种收入,也是优先于民事判决中的退赔。 所以,陈晓薇律师建议投资人还是优先报案,参与剩余财产、追缴财产以及退赃财产的按比例分配。 五、在公安阶段错过了报案,投资人还有其他途径确定投资人资格并获得等比例受偿吗?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犯罪行为,投资人应该第一时间通过公安机关报案。通过递交相关的合同、银行转账证明、投资证明等来证明自己投资人的合法地位,得到公安机关的确认。这样,在刑事案件结束后,所余的财产、债务人的还款等才能第一时间按比例受偿。 2. 如果在公安阶段没有及时去报案登记,也可以在刑事案件到了检察院、法院后去追加登记,在相关部门确认投资人身份之后,也可以在最终案件结束后得到按比例清偿。 3. 如果上述程序都错过了,本案刑事案件已经结案,且财产已经分配完毕,那投资人是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维权,这也是最后一道可以挽回损失的程序。 六、刑事案件后续执行中从继续追缴的财产中获赔 刑事案件判决后会进入执行程序。虽然司法实践当中,对于刑事案件并没有依被害人的申请强制执行的规定,但被害人可以向原审判决法官提出要求已送执行。 一般情况下,原审判决法官也会按照被害人的申请将案件已送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告人有其他财产或者获得了其他财产,会及时进行查封、扣押、冻结。这部分财产也会返还给被害人。 实践往往不然法律规定的理想,被告人出狱后可能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隐藏财产,从而给后续执行带来障碍。 被害人如果能够了解到相关的财产线索,应及时通知执行法官进行查封、扣押、冻结。 以上仅供参考。